100年前的廈門是什么樣,必須來感受下

點擊數:7357 更新時間:2016-06-03 10:39:18 來源: 廈門生活、逛路島_逛鷺島-返回


想象著,一個一百年前出生在廈門后路頭的小男孩,幸甚至哉,活了百歲,歷盡辛亥革命,清帝遜位,二次革命、五四運動,軍閥割據,民國風流,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新中國成立、大躍進、人民公社、文化革命、改革開放,一直到9年前,他拄著拐杖,某個下午站到了機器轟鳴的中華城修建現場,朝著廈門曾經的“文脈”駐足而望,……沒有人懂得他此刻會想什么。
clip_image002.jpg
如夢人生不過爾爾。今天我們就翻開百年前的地圖,且順著他的目光,膚淺地感受下。clip_image003.jpg
▲1908年廈門地圖


 
那時候“廈門”只是一個地名統稱,行政上叫做“思明縣”。古時廈門(廈門島)僅僅是泉州府同安縣十一里的其中一里,曰“嘉禾里”。1913年析嘉禾里置思明縣。縣署(縣政府)設在廈門港巡司頂一帶(今思明南路思明小學對面)。思明縣的建制一直到1935年廈門設市為止。
 
▲思明縣署位置
 
clip_image004.jpg

▲思明縣政府管業說明書
 
那時候城區僅在廈門島西南隅,東沿山、西濱海,北臨筼筜港,南止于廈門大學,略呈三角形。沒填海前的廈門,形狀不像現在看起來圓滾滾的。而現在廈禾路在當時已經是海邊了,因此今思北路口舊稱“浮嶼(浮起的島嶼)”。
clip_image005.jpg
▲二十世紀初廈門地形圖


 

▲二十世紀初廈門海濱


 
那時候廈門城還沒有拆。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的廈門城,原周長約1360米,高約6米,基廣約2.9米,設城門四座—東曰啟明、西曰懷音、南曰洽德、北曰潢樞。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施瑯擴建,周圍也不過六百丈。城中設有福建水師提督署(今市公安局)。
clip_image006.jpg
▲廈門城位置
 
clip_image007.jpg

▲廈門城舊影



clip_image008.jpg

▲廈門城北門
 
clip_image009.jpg

▲今日廈門城的范圍


 
那時候廈門城區中有鎮南關、麒麟山、虎頭山,連綿自東迤西,橫貫海濱,將全市截為兩段,使市區形成為“廈門頂”和“廈門港”兩部分。若陸路交通要通過鎮南關大道,但鎮南關建在鴻山半腰缺口處,形勢甚為險要,而且古墓新墳,縱橫重疊,觸目皆是。因此水路交通是往來廈門港與廈門頂最好的方式。魯迅先生之前就是從廈門頂的太古碼頭乘小舢板前往廈大的。他在他的日記中記載到“廈門大學,又是一個離市區極遠的地方。”
 
clip_image010.jpg

▲鎮南關大道
 
clip_image011.jpg

▲廈門鎮南關山上的亂葬崗
 
那時候廈門還沒有開展城市建設,未有馬路,大多是清朝留下來的古街道,大小街巷220多條。近城的稱內街,如橋亭街、新街仔、塔仔街、局口街、菜媽街;近海的稱外街,如石埕街、提督街、鹽街、紙街、竹仔街、磁街、外關帝廟街、神前街、中街、亭仔下街、木屐街、港仔口街、島美路頭街、轎巷街、五崎頂街和走馬路街;內外街之間還有火燒街和關仔內街;在廈門港又有橋仔頭街和市仔街。由于廈門是個海港城市,外街比內街更為發達,熱鬧。這些街巷是粗打塊石路面,少數是粗打條石路面和砂土路面。稱“街”的寬3~5米,叫“巷”的寬2~3米,加上地狹人多,占路蓋房時有發生,造成一些街道寬窄不一,甚至相差數倍,有些街道個別地段,路寬僅剩1米多。


clip_image012.jpg
▲廈門城邊的石板路
 
clip_image013.jpg

▲廈門街市


 
廈門開埠后海運發達,那時候沿海遍布“提督路頭”、“島美路頭”、“水仙宮路頭”等十幾個簡易碼頭。船只來往頻繁。由于陸路交通不便,廈門各地交通也以水路為主,由水仙宮渡頭,搭乘小舟沿海邊南下至廈門港。與禾山交通,水路從新填埭、舊路頭一帶,乘小帆船沿筼筜港而上,可達江頭鎮。
clip_image014.jpg
▲廈門海邊的路頭(部分)
 
clip_image015.jpg

▲1880年的廈門海邊的簡易路頭及民居
 
clip_image016.jpg

▲1905年繁忙的廈門港
 
那時候外地人來廈門旅游,二十四景是必去的。老廈門二十四景的說法首見于清乾隆年間,其中還分為“大八景,小八景,景外景”:
大八景 (最經典)
洪濟觀日 陽臺夕照 五老凌霄 萬壽松聲 虎溪夜月 筼筜漁火 鴻山織雨 鼓浪洞天
clip_image017.jpg

▲廈門八大景之一虎溪月夜
 
小八景 (次之)
金榜釣磯 白鹿含煙 金雞曉唱 龍湫涂橋 天界曉鐘 萬笏朝天 中巖玉笏 太平石笑
clip_image018.jpg

▲廈門小大景之一白鹿含煙


 
景外景
寶山圣泉 石泉龍液 石莧飛泉 白鶴下田 聳蠟灼天 案云得路 高讀琴洞 壽山聽蟬
 
這二十四景都在廈門島內。自清代到民國年間有關廈門的旅游指南中都有詳細的介紹此二十四景,因此曾經廣為大眾所熟悉。解放以后,部分景點被作為軍事用途而無法游覽,或是城市發展建設導致部分景點的荒廢,許多景點開始名不副實了。
clip_image019.jpg

▲廈門八大景分布



廈門的石,不但數量多,而且千姿百態,稀奇古怪。那時候廈門港上有一塊標志性的巨石叫做“打石字”,“打石字”上記載的,是明代天啟年間在廈門打敗入侵“紅毛”(舊稱荷蘭人)的戰事。因此也叫“天啟石”。由于石頭就在海邊,民間有“石字臨江”之說。清張錫麟《石字臨江》一詩曰:“天然峭壁立江干,艇子沿流仰面看,一代籌邊留數字,千秋保障列諸官;畫橫巨浸龍蛇動,影倒澄波翰墨寒,惆悵壯猷成往事,不堪回首夕陽殘。”詩人不僅憑吊昔日英雄志士,更寫出巨石臨江的壯麗景象。巨石的東側有“打石字路頭”。并且,在“打石字路頭”的后面岸上,出現了一條“打石字街”(今之打石市街,在魚行口后面)。 打石字曾經在廈門老照片上的出鏡率非常之高,可是到了建國初期,打石字就“消失了”。
clip_image020.jpg
▲天啟石位置



clip_image021.jpg
▲廈門港“石字臨江”


 
那時候廈門的環境可不是很好,地狹人稠,房地不足。街道長年潮濕泥濘,無論晴天雨天,往來行人不慎,足踏泥堆,就會開花四濺。鎮南關、麒麟山、虎頭山一帶,多是亂葬崗。從前島上有些溪流潭沼,時稱七池八河十三溪,由于溝涵潭窟淤積不流,大部分池河成為傾倒垃圾的場所。甕菜河地處市區中心,四周居民稠密,污穢更甚,河床齊岸,垃圾成山,臭氣熏蒸,行人莫不掩鼻疾走。西北兩面的沿海居民,多居住在竹木臨時搭蓋的矮屋,衛生條件很差。




▲水仙宮民宅


 
▲虎頭山眺望廈門城區民宅
 
clip_image022.jpg
▲外清一帶密密麻麻的民宅
 
clip_image023.jpg

▲廈門平民的生活
 
那時候還沒有廈門大學,五老峰下廣闊的場地叫做“演武場”。1908年,為了迎接美國大白艦隊的來訪,清政府在演武場斥巨資搭建起了一座臨時的主會場。由于廈門每到夏季瘟疫流行(常見的有三種:鼠疫,白喉,痢疾),所謂“死貓吊樹頭,死狗放水流”劣習隨處可見。那時的鷺島被外國人稱為不適合人居住的“地獄”。因此許多來廈的外國水兵、船員上岸后都被限制不準進城,以防染上疾病。


clip_image024.jpg

▲1908年演武場歡迎美大白艦隊會場


 
clip_image025.jpg
▲1908年迎接迎美大白艦隊彩樓
 
一直到了民國9年(1920年)年初,廈門道尹陳培琨、地方坤士林爾嘉等倡議開辟馬路,成立市政會和市政局。廈門才開啟了近代化城市發展的序幕……
 
【責任編輯:csw8923

大家推薦

留言評價

共有0條評論
重要提示:
你設置的聯系郵箱是*: (當有人給你留言回復之時,聯系郵箱可以及時通知你)
我們建議你填寫正確的郵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寫郵箱地址是錯誤的可以通過 【修改資料】 來重新設置
商業推廣版塊信息發布免費開放
加入圈子

【點擊這里 - 掃描二維碼加入主題圈子】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三级66在线播放| 免费无毒片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天天综合网在线| 女同学下面粉粉嫩嫩的p| 小莹与翁回乡下欢爱姿势| 护士们的放荡交换全文| 最近2018中文字幕2019高清| 波多野结衣办公室在线观看| 特级淫片国产免费高清视频| 男女下面一进一出无遮挡se | 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另类春色|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久久久久我| 亚洲激情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亚州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无码中| 一二三四国语在线观看视频| chinesefemdom444| 91热视频在线观看| bbw巨大丰满xxxx| 韩国三级黄色片| 美女网站色在线观看| 狼人大香伊蕉国产WWW亚洲| 中国老人倣爱视频| 丝袜美腿中文字幕| a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3344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免费首页| 无限资源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网|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欧美污视频网站|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娇BBB搡BBBB揉BBBB|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 | aaa特级毛片|